-
隔離變壓器安裝方式及注意事項隔離變壓器是一種常見的電力設備,用于將電能從一個電路傳輸到另一個電路,同時實現電氣隔離。在安裝隔離變壓器時,需要注意一些
-
低頻變壓器使用指南:安全操作與維護要點低頻變壓器是一種常見的電力設備,廣泛應用于工業生產和電力系統中。由于其特殊的工作原理和高壓電流的存在,使用低頻變壓器需要
-
照明變壓器故障排查與解決方案照明變壓器是現代照明系統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長時間使用、環境因素以及設備老化等原因,照明變壓器常常會出現各種故
-
干式變壓器型號有哪些?在電力傳輸和配電系統中,變壓器是不可或缺的設備之一。干式變壓器作為一種常見的變壓器類型,具有許多優點,如可靠性高、維護簡
今年春節期間,交管部門通過大數據分析研判交通安全隱患、擁堵路線、易違法行為等,及時公布信息告知駕駛員。比如,在公安部交管局指導下,全國多地交通管理部門聯合高德地圖推出“溫暖回家路”專項服務,用“網絡+大數據”助力群眾過年返鄉,為科技春運開辟了一條全新服務模式。海南省交警總隊根據大數據研判發布春運期間預計會出現的五次客流高峰期,特別提示廣大駕駛人提前規劃路線,注意錯峰出行,確保交通安全。
其實,不只是在春節期間,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已成為交通管理的重要方式。“科技+交通”已然成為保障交通安全的一大利器。
《法制日報》記者調查發現,高科技的運用不僅成為交通管理的重要方式,也成為提升駕駛人交通安全意識的一大渠道。
“都說科技改變生活,在交通領域,科技可以說是交通安全的一種保障。”北京市民周雪說。

智能系統讓駕車出行更安全
打開車載導航系統,調到合適音量。這已成為周雪駕車時的必備動作。
用周雪的話來說,似乎離開導航就不會開車了。這樣的依賴不僅是對于路線上的指導,還有各種關于安全駕駛的提示。
對于有著8年駕齡的周雪來說,使用導航系統讓安全駕駛更加水到渠成,“現在很多導航系統都有大量加強司機事故風險意識的內容,還有協助用戶安全謹慎駕駛的設計”。
兩年前,還沒有開啟導航系統習慣的周雪,在大概了解路線的情況下,前往一處較為陌生的寫字樓群。“當時,我就在龐大的寫字樓群里繞圈,邊開車邊找尋目的地,再加上寫字樓群中有的地方比較狹窄等復雜路況,就在我專心看旁邊的寫字樓名稱時,差點剮蹭停在路邊的車輛”。
自那以后,即使對自己駕駛技術很有信心,即使是去自己很熟悉的地方,周雪也會打開車載導航。
作為一名老司機,周雪深有體會地說,現在很多駕駛者都會盲目地認為自己的駕駛狀態是安全的,特別是老司機。對于這種容易松懈的安全駕駛心理,一些導航產品通過駕駛前的行車場景預知、駕駛中的實時安全駕駛輔助、駕駛后的突發事件緊急應對,為用戶提供帶有安全預警性質的服務。
除了導航產品,目前市場上還出現了輔助提升駕駛安全意識的App。
前不久,周雪就下載了一款培養安全駕駛習慣的App。她告訴記者,這款App的用戶可以利用智能手機收集汽車的速度、里程、加速等信息,清晰顯示出司機每一個違規操作的位置和數量,并發出提醒,還能“感知”急剎車的行為,通過震動發出警告。“這和玩游戲一樣,還可以計算出司機的‘駕商’,并對‘高駕商’和‘駕商進步’予以正向的物質和精神激勵”。
大數據研判提升安全意識
對于智能系統促進駕駛員提升安全意識的作用,曾是某導航系統產品研發人員的韓旭解釋說,導航系統結合防御性駕駛的體驗,可以強化駕駛員的安全駕駛認知,即駕車的分分秒秒都是在偽安全狀態下。
韓旭介紹說,“在交通大數據的積累下,我們看到了很多數據背后的規律,比如很多重大交通事故發生在沒有道路安全設施的路段;農村道路安全設施缺乏、彎道組合是交通事故高發地;貨車交通事故占比高達28等。如果用提出問題的角度看待這些問題,仍然還是問題,但如果換個角度,也許就能解決問題”。
在韓旭這樣的研發人員看來,安全是研發更新導航產品時考慮的關鍵問題,“在對過往積累經驗的總結與對未來的展望中,我們認為移動互聯網與交通大數據能夠為道路安全帶來不一樣的解決思路。首先是提高安全意識,其中包括社會責任意識和守法意識。其次是安全習慣。后是安全提醒”。
“這其中包括與行車相關的警示信息的報告與送達、對駕駛員駕駛狀態的判斷與提醒等。通過和相關部門的合作,很多導航系統能夠提取危險品車輛的實時數據包括運行路線和時間等,及時提醒用戶躲避危險品車輛,同時對可能存在的風險發出預警并提供處理措施,減輕用戶的盲目恐慌心理,保障安全駕駛。通過用戶駕車行駛長期數據的積累,很多導航系統已經能夠結合道路基礎設施情況、道路環境等因素以及從交管局獲取的用戶違法數據,幫助用戶分析駕駛習慣,從而對用戶進行精準的交通安全提示。”韓旭說,“例如,通過導航App應用,對那些超過4小時連續駕駛的用戶發出提醒,提示休息,以保障駕駛安全。此外,目前很多導航系統還能從多維度鼓勵用戶安全駕駛、文明駕駛,包括積分獎勵、保險優惠以及聯合交警提供相應獎勵服務等,從而提升社會的交通安全。”
記者調查發現,利用交通大數據來提高交通安全駕駛意識的做法,在駕駛人培訓過程中也有運用。
北京某大型駕校教練趙福順告訴記者,目前已經有一些駕校和研發導航系統的企業合作,在新學員的學習過程中,利用導航引導技術,幫助學員減少因對道路不熟悉而引起的緊張情緒,培養學員的社會責任和守法意識,增強駕車安全意識。
智能交通仍離不開守法出行
安全意識的提高,還體現在周雪的一次“鉆牛角尖”。
去年3月,聽聞有的地方出臺“駕駛汽車時不得撥打接聽手提電話、瀏覽電子設備”規定,用慣車載導航的周雪疑惑了,開車使用導航會不會違法?
為此,周雪還專門致電“12345”市民服務熱線提問“開車過程中,如何在不觸犯交通法規的前提下使用手機導航?”
周雪得到了這樣的權威解釋,“撥打接聽手持電話、瀏覽電子設備等妨礙安全駕駛的行為”在具體把握上,主要有兩個標準:“方式上,不得手持、操作電子設備;視線上,不得脫離正常行車視野”。
“開車時,為了便于導航,有時候為了更,會用一個支架將手機固定在空調出風口處,目的地也往往在出發前就設置好。不過,在行車過程中,由于路段交通情況復雜,除了聽從導航的語音指示外,我會時不時地往導航界面上瞄上一眼,以便提前知道路況;更關鍵的是看清車道的選擇提示,走對相應的車道。偶爾,在等待紅燈時,也會用手操作下手機,翻看導航界面上后續的路程。”周雪說,她想知道,上述使用導航的習慣,是否會被認為屬于“脫離正常行車視野”。
對此,北京律師徐良向記者介紹說,駕駛人在出發前就設置好導航的目的地,隨后將手機固定,行駛過程中聽從語音提示,這些應該都是允許的。關鍵是不能用手去觸碰、操作手機。顯然,像周雪所說的在行駛過程中用手翻閱導航地圖,被電子警察拍到并被認定為“妨礙安全駕駛”,這并無異議。
“瞄一眼”“瞄幾眼”是否就已算是“脫離正常行車視野”?徐良直言不諱稱,這個問題已有些“偏”了。他認為,行駛過程中能不看固然好,不過,若手機或車載導航在前方正常視線范圍內,在路況允許時偶爾看一眼,也無太大問題。但是,若是因看導航分了心,影響到專注開車,這顯然屬于“妨礙安全行駛”。
面對這樣的答案,周雪表示放心了很多,“雖然智能交通正在改變生活,但依舊要在守法的道路上行駛”。
記者手記
有業內專家表示,被動安全技術、主動安全技術、智能交通、自動駕駛,可以實現道路交通零傷亡的目標。而讓人更有安全意識、安全習慣,讓人更安全是當前交通安全的根本。因為目前多數事故是人為因素引起的。
交通的核心是人、車、路。對于路來講,并不僅僅是道路作為基礎設施本身的質量好壞,更包括實時路況信息以及天氣等與道路相關的更豐富的信息。隨著我國互聯網產業的快速發展,現在移動互聯網已經滲透到每個人生活當中,特別是在出行領域。同樣,在新的技術條件下,交通大數據也給我們帶來了不一樣的道路安全解題思路。
通過互聯網和大數據的幫助,交通管理已經從粗放式進入到精細化模式。與此同時,移動互聯網技術也給數據采集帶來了飛躍式的發展,在符合隱私安全的條件下,目前很多導航系統通過共享和眾包模式,可以對每個人的駕駛行為習慣、個人出行意識、風險偏好等做更精準的采集,在海量數據處理的基礎上,還可以通過大數據技術,有效實現人、車、路的有機協同,大幅度降低事故發生幾率。